搜索

版权所有: 江煤贵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      地址: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南路6号

投诉邮箱:574287627@qq.com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传真电话:0851-85833526

>
>
“兵头”杨富贵的“带班经”

“兵头”杨富贵的“带班经”

分类:
企业先锋
作者:
来源:
发布时间:
2019/04/10
浏览量

  现年35岁的杨富贵是位地道的贵州人,23岁那年就跨入了小牛煤矿,在回采一区这一干就是12年,矿里生产被动的时候,多有人跳槽往外跑,他却从没挪窝的念头,矿里大巷煤巷他闭着眼前也能摸着进出,煤矿工作虽然艰苦,他却从来不知畏缩,总是挺起腰杆往前冲。

  2018年,他所带领的班组各项任务在全矿名列前茅,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目标,工程质量达到标准,生产原煤占全区的三分之二,为全矿生产原煤立下了汗马功劳,得到了全矿干部职工的好评和肯定。

  钻研技术,勤学苦练

  杨富贵干过小工、大工,凭借脚踏实地、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,二年前当上了采煤班长,上任之初,他还有此顾虑,深知身上的担子重了,责任大了,仅凭吃苦耐劳还不够,矿里的采煤工作面支护条件变化大,必须掌握采掘技术,才能驾驭现场管理,搞好安全质量。想着领导的嘱托他沉下心来,时常向老师傅请教,经常和班里的同事沟通,探讨安全管理,规范操作上的问题,还利用业余时间,学《煤矿质量标准化》,学《安全生产法》和安全规程,并在生产现场摸索出急倾斜工作面的支护规律,理出了一套应对不同条件下采取的安全措施,提高了工作面的支护抗压强度,也提高了回采工作效率。他对班组里新来职工总是手把手地教会如何操作设备,嘱咐应注意的安全操作细节,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们,增强了他们规范操作的意识。他常对同事们说:回采一区肩负着全矿原煤生产挑大梁的重任,井下工作环境艰苦,但工程质量马虎不得,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打折扣,否则就会威胁到我们自身的安全,我们来矿山上班,家人时刻牵挂着我们,没有安全挣再多的钱也白搭,所以我们搞好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家人负责,偷工减料,不按规程行事是会吃大亏的。在杨富贵的言传身教下,班组的工程质一直趁于稳定,没有出现等外品,整体责任心有了极大的增强。

  急难险重,挺身在前

  “不管发生什么险情,他是第一个冲上去”,这是班组8位同事对他的评价,去年5月20日中班,当时正值11184工作面初采初放阶段,顶板压力大,杨富贵发现支架不稳定,好几处支柱倾斜过大,他立即喝斥职工们后撤,就在职工们刚刚撤到安全地方不到10分钟,5架支架轰然倒地,巨大的声响裹挟着煤灰弥漫了整个工作面,待煤灰散尽后,杨富贵迅速与同事们一起扫顶做好防护措施,先安排职工扛来多根单体支柱进行支护,以防二次漏顶,又安排职工背来倒链,分别吊挂在棚梁上,他亲自操作指挥,凭着经验和过人的胆识,将倒卧的支架分解,而后一架一架的扶起,安装,链接,循序渐进地重新支护,每道工序他都要严格检查确认,确保万无一失。经过紧张奋战,轰然倒地的支架全部扶起,支撑完毕,恢复了原有的形态,为安全出煤创造了条件。去年12月20日,杨富贵所在的回采工作面遇到地质变化,走向断层最高落差达2米,在施工中,一炮响后,局部发生冒顶,断层碎石哗哗掉下来,顶板空顶高度达3米,在冒顶处作业的大小工看到此情景有些茫然失措,杨富贵抢先观察冒顶区,指挥身边的同事传递坑木,采取特殊支护扶正棚子架木垛护顶。干过采煤的人都知道,处理冒顶是个担风险的差事,然而,杨富贵却置险情于不顾,他心里明白,“兵头将尾”要身先士卒,迎难而上,在他的带领下,职工们将一根根坑木稳妥的放进空顶区牢牢接顶,从而保证了当班回采作业继续推进,顺利完成了当班生产任务。

  关爱职工,雁阵同行

  班组就像一个家庭,不管哪位职工家里发生了什么事,我们不让身边的同事孤雁单行,杨富贵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班里的穆显记在矿里工作有4个年头了,家住在矿区附件的仲河村,去年7月9日,一场倾盆大雨加上狂风把穆显记的一间房屋吹倒,剩下的房屋漏雨也比较严重,穆显记愁眉不展,杨富贵知道后,他和班里的同事商量共同帮扶,自己首先捐款1000元。在他的影响下,班里的阳克米、刘成军、余廷兴下班后,骑着摩托车带上工具来到穆显记家中,帮他砌房子来了,穆显记一家感激不已,从那时开始,工友们一下班,都自觉地来到穆显记家中砌房子,捡漏,连续一星期,他们和泥的和泥,砌墙的砌墙,房子砌好了,他们又施展自己的手艺忙着粉刷,装铁门,穆显记的父母、妻子和孩子也从此记住了小牛煤矿有这么一群人,有个领头的人叫杨富贵。(江文 熊国林)